读书沙龙丨谈到《聊斋志异》,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日期:2019-06-10
6月6日下午,“阅读·分享”名师沙龙汇在图书馆407举办。本次沙龙邀请到人文与传播学院吴秉勋老师与读者分享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根据《聊斋志异》里的女性形象和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为大家剖析不一样的聊斋。该活动是2019“在‘嘉’读书”系列活动之一,有20多位读者到场参加。
“谈到‘聊斋’,我们会想到什么?”在开讲之前,吴老师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在场读者。大家逐一分享之后发现,大多数人对于《聊斋志异》的认知,通常来自于影视作品,那些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吴老师的分享,也正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鬼神故事,从爱情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不一样的“聊斋”。
吴老师首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作者蒲松龄的生活背景及其生平。蒲松龄自小热衷科名,年少聪慧、才思敏捷,勤于学业,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童子试),一帆风顺、名振一时。之后却屡试不第,家道中落,人生不得志。面对这样一位在易代之际在夹缝中求生存、少年得志却家道中落,从此屡试不第的作者,大家不由得扼腕叹息。“《聊斋志异》其实是作者在长期抑郁不得志的生活中孕育而生之作,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花费了作者近二十年的时间来创作。并不仅仅只是在诉说鬼怪妖狐的故事,而是借荒诞不经的鬼狐故事,来折射作者自身的际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饱涵作者个人鲜明的爱憎。”吴老师说道。
与千篇一律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不同,《聊斋志异》中对才子佳人的描写方式令人眼前一亮,譬如《胡四姐》里“年方及笄,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吴老师也跟在场读者分享了《聊斋志异》里一些或发人深省、或令人捧腹的片段,在座同学无不赞叹。
“《聊斋志异》讽刺世事,歌颂爱情,暴露科举弊端,以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它之所以受到古今读者追捧,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批判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活动中吴老师与读者们畅快交谈,并希望大家能够再次重温《聊斋志异》这本书,从书中找到更多更有趣的故事。
撰稿/摄影:读者协会 杨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