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最新资讯

推荐书单丨品读端午 日期:2019-06-06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

宋颖

索书号:K892.18/768

本书梳理了端午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变迁的轨迹;考察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端午节日习俗“同核化呈现”、“糅合化呈现”和“边缘化展示”的涵化模式。结合多点田野调查的素材,基于“核心元素”的普遍性和“变动元素”的多样性,来探寻端午节习俗的沉积和流变。

民族国家的“现代性”和爱国主义精神,赋予了端午节以新的样貌。端午节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公共性,存在民间信仰的合法性建构过程。在此基础上,纳入“民俗主义”概念作为基本认识,将传统的发明和再造视为文化表述的结果,探讨端午节在民族国家的文化政策影响下,乃至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状态和走向,分析端午节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文化表述情况、发展趋势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赛龙舟》

秦伟 著

索书号:G852.9/164

本书介绍了龙舟的起源、历史、传说、制作等等,全面详细叙说了我国的龙舟文化。

作者认为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骒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魂兮归来·听杨雨讲屈原》

杨雨 著

本书是依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的讲稿整理润色而成。全书共分十五讲,详细讲述了作为浪漫文学始祖、爱国思想先驱、香草美人情意、正道直行精神代表的屈原的一生。同时,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懂女人”的男人、第一个“懂自己”的诗人、第一个懂美爱美的文人、第一个“穿越”诗人,发前人所未发,对于人们全面了解作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的屈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端午颂》

傅益瑶 著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沉淀了中国几千年来鲜活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画坛巨匠傅抱石之女、著名水墨画家傅益瑶,以端午民俗为题材,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并到湖北秭归和西塞等地采风体验,酝酿三年,创作完成大型国画山水人物长卷《端午颂》。原作长1395cm,高180cm,面积230平方尺,画中人物近千,形态各异,体现了水墨画的高超技法。这是国内首次以长卷形式再现端午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现状,为端午节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极具文化价值的诠释。作品布局巧妙,高潮迭起,展现了历史与当代、想象与现实、山水与人物水乳交融的特色,是难得的艺术佳作。傅益瑶已将这幅国画长卷捐赠给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筹建中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收藏。

《端午颂》一书展示了整幅长卷的内容,阐释了作品细节及文化内涵,并以文字和草图相结合的方式,剖析了作者的艺术理念以及构思、采风、创作的过程。全书包括开卷、图解、创作记、掠影、评审五大部分,立体化地表现了长卷的绘画风格,既可作艺术欣赏,又可了解端午文化。本书全彩精装,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节趣》

盖国梁 著

索书号:K892.1/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八大节日,是我国人民最为熟悉的传统民俗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连,其中,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故事,有无数奇妙风趣的风俗和逸闻。盖国梁编著的《节趣》记载了这些节日及风俗掌故,既可作为文学读物,增长社会知识;也可为当代年轻人提供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给养。


《国民过节手册》

杨志刚 主编

《国民过节手册》,这是有关中国传统民间节日和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手册。内容涵盖全年的民间传统节日和农历节气,介绍其源流、传说、风俗与礼俗,揭示岁时节令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色古香的竖排版式,雅俗共赏的文字,辅以100多幅手绘的中国传统绘画淡彩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节庆场景。


《话说端午》(汉英双语版)

中文作者陈连山英文作者 付瑛瑛

索书号:K892.18/023.1

农历五月五是端午节。它起源于先秦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创造了五彩缤纷的节日活动,例如采集百药(各种草药),悬挂菖蒲、艾蒿,出门游玩,缠五色线,佩带香囊,喝雄黄酒、菖蒲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送瘟神等等。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具有多重涵义。首先,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时序变化的顺应。时值仲夏,阳光普照,百草丰茂,蚊虫孳生,而引发疾病瘟疫的各种细菌、病毒也悄然滋长。由于科学观念的落后,古人不了解瘟疫的真正原因,只是含糊地归结为“邪气”。采集草药,悬挂菖蒲、艾蒿,送瘟神,都是为了驱除邪气,去除瘟疫,保护生命。其次,它也是对先贤的庄严纪念。一般认为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在有的地区如苏州,传说划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浙江传说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

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和丰富的文化涵义决定了端午节成为整个夏季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成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同时,端午节还流传到邻近的韩国、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家,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节日。


《齐民要术译注》

贾思勰 著

索书号:S-092.39/140.13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代农学名著。本书共十卷,详细记述了古代农副业生产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堪称为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缪启愉先生是国内研究《齐民要术》的权威学者,与其子缪桂龙一起对《齐民要术》作了全面校勘,并予以注释和翻译。在这部《齐民要术译注》中,对古人吃粽子、包粽子的方法都有着详细的记录。


《离骚四绎》

钱树棠 著

索书号:I207.223/623.1

包括“楚魂”“史影”“湘灵”“诗统”4篇共17章,详论“离骚”中屈原的楚人性格和历史价值。作者还着重就“离骚”的比兴手法、逐层相叠的篇章结构、哀而不怨的顿挫情怀等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分析,堪称一家之言,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学术集成之作。作者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亲传弟子之一,学识渊博,笔力深厚,思想新近,文采卓然。足以为古典文学研究带来新的风景,产生长远的影响。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汪曾祺专集:端午的鸭蛋》精选出了汪曾祺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包括《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老舍先生》《昆明的雨》等十余篇散文佳作,以及《受戒》《大淖记事》《异秉》《鸡鸭名家》《岁寒三友》等数篇短篇小说名作,以便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汪曾祺先生独特的艺术魅力。

《屈原》

郭维森 著

索书号:I206/80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大概是屈原最为人熟知的名言。屈原自年少时期就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在为官从政期间,他主张举贤任能,满怀一腔爱国热情却惨遭奸臣陷害,最终以抱石自投汨罗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屈原的一生是成就卓著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著名文史学家郭维森以详实的资料,和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创作了这样一部了解屈原和其重要影响力的作品。


《楚辞》

屈原 著

索书号:I222.3/918.191

《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楚辞》全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是当今世界研究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点之一也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屈原的必读书目之一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著

索书号:I267/292.29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它清香软糯,口味多样,历史悠久对于台湾散文大家琦君来说家乡的粽子不仅是美味的食物更是寄托着自己对家乡、对童年、对母亲最为真挚的爱和无尽的思念本书将琦君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收录在册大师用细腻柔婉而又包含深情的文字为我们诉说着她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