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最新资讯

在“嘉”读书丨人物专访——与诗人阿紫面对面 日期:2017-04-19

    4月16日上午,诗人阿紫把诗歌带进嘉庚,从诗歌创作入手,以典型诗歌分析作为案例,讲述她的创作经历,有关故乡、白杨树以及故友的感动历程,让嘉人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陶冶情操,放飞灵魂。

    许多观众对本次讲座意犹未尽,读者协会王川,月港诗社刘原特别于会后对阿紫老师做了简短的专访,为大家进一步呈现了诗人身份外更真实的她。

以下为访谈内容:

    王川:当您谈到您在13岁的时候看到晚霞,您觉得晚霞是那么美,想要写出一种分段的诗,这是您的第一首诗;在您14岁的时候,您发了第一首诗叫《红丝带》。当时我非常的好奇,我想请问您:一般诗歌从灵感到创作之间它的故事是怎样的?

    阿紫老师:首先,我觉得诗歌因为那本日记嘛,让我开始记录人生,那么你就要记录和观察,观察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和你平常看到的不一样,你会带着情感去观察,然后你就会爱上这个世间。因为你看到一颗小草你就是看到整个春天,一朵花你就会看到人生命中绽放的一个过程,所以写日记让我学会了观察。观察之后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太可爱了,因为可爱你就慢慢的爱上了她,爱上她了你就有了情感。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就具备了诗歌创作的几大要素:观察和理解,要把我们看到的这些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变得有生命,那么就有了诗歌的出现。然后这中间就涉及到想象,就像我说的在露珠上你要看到太阳的光芒,在一朵花上你要看到它的喜怒哀乐,一朵花的开放过程中,它的生长,从冒芽到枯萎,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路程。

    王川:对,从枝到全,您不仅是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而且您对这世界本身有一个非常浓厚的一个喜爱在里面,所以您才能创作出这么美好的诗歌。

    阿紫老师:是的,爱。

    王川:您在演讲里多次提到了故乡对您的影响,我们说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故乡对您的诗人气质的形成想必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我想请您谈谈您在故乡的时候以及后来的北京,对您的诗人气质和后来的诗歌风格有怎样不可或缺的影响呢?

    阿紫老师:因为我一直在谈诗歌创作一定要充满爱,那么这个爱不仅是对故乡的爱还有对异乡的爱,对你所有走过的这条路上你所经历的人生以至于你所经历的人的爱。故乡其实她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我们生长在那,那的每一寸土地可以说我们都太熟悉了。当我们离开故乡就如同离开我们的亲人,这里面肯定有千丝万缕的思念,这种思念这种厚厚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其实它也是一个诗人在人生的过程中要经历的一些对情感的一个剖析,还有一些浓重的倾向性的东西,故乡给予的就是这些。所以它能够坚定的不管你走多远,无论走的这条路上有多么的坎坷,故乡是唯一收留你的地方,你无论在外面过得是多么的不如意,甚至说一无所有,也许异乡收留不了你但故乡永远收留你。你推开门,那个家,那个有母亲在的地方,她永远会给你最大的力量。

    刘原: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故乡去向往的城市,其实社会存在一种现象:故乡这个概念在许多年轻人心里越来越淡化,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会居无定所在各种地方漂泊,年轻人好像会忘记自己有故乡,所以,我想请问老师:您对这一种现象怎么看?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您是否认为在某个时期您诗歌中的故乡在年轻人里引起的共鸣越来越小?

    阿紫老师:其实我们说故乡是一个养育我们的地方,就如同一棵树,它最初一定是有根的,故乡是个根的地方,你是树或树枝,甚至你说你是蒲公英,不管你飘多远,但是你种子最原始的一部分一定与故乡有关。如果一个人丢失了故乡,孩子你记住,不管我们走多远,甚至我们离开国家到国外,不管我们以什么方式漂泊,故乡永远是根,就像我之前说的,你就算一无所有,你的故乡是一定收留你的。为什么我们说那么多有成就的人当它离开了故乡以后,他还想等老的那一天,尸骨一定要埋到故乡,因为故乡和我们是相连的,就像我们刚出生时脐带把我们和母亲相连一样。虽然说现在很多人浮躁的到外面寻找自己的发展,但是你要记得,当你寂寞的时候,当你人生受到任何挫折的时候,能够支撑你的为有故乡。

    刘原:在您看来故乡更多的是一种地点的概念还是故乡的人让你无法离开的一个地方?

    阿紫老师:我想,这一定是生养你的土地,然后还有生养你的人,那是亲人,亲人是我们一生中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割舍的存在。我们不管走多远也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多么的浮躁,作为一个人,如果忘记了故乡,忘记了生养的亲人,那我们就谈不上孝和敬。所以说不管多远,不管你是落魄还是腾达,你要知道这个故乡永远是你的根,是可以收留你的地方。我一直在讲收留,只有故乡会为你把门打开,就像孩子你们无论走多远,没有钱花时,你能找得到的一定是父母找不到别人,别人给你的恩赐给你的帮助是有限的,只有那个人,那个故乡,那个家,她会倾尽全力,她不吃不喝都要供养你们。

    王川、刘原:感谢阿紫老师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又感动的演讲。

 

采访:读者协会 王川;月港诗社 刘原

摄影:学生新闻社 李佳忆

文字整理:读者协会 黄婉颐